|
◎译 名 2001太空漫游/2001:星际漫游' W/ {- H: V$ E! t, W1 |
◎片 名 2001: A Space Odyssey( }9 m B8 \3 G9 d; Z
◎年 代 1968( D" n4 G& |! Y
◎国 家 美国/英国 w* Y+ A9 x% s$ y. g
◎类 别 剧情/科幻/悬疑/冒险2 H; F8 t5 u1 r
◎语 言 英语/俄语& b7 ?) D& { m: R# I! ]2 g
◎上映日期 1968-04-02(华盛顿首映)/1968-05-15(英国)( X+ N- W6 R" h' e
◎IMDb评分 8.3/10 from 384,797 user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2622/
◎豆瓣评分 8.5/10 from 64,004 users- e4 w0 c. z7 S+ w
◎豆瓣链接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226/
◎片 长 148分钟3 A' }1 h) _+ {4 q% U
◎导 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I4 ^! O- h8 C# R0 i& G& G8 A, q$ w
◎主 演 凯尔·杜拉 Keir Dullea
加里·洛克伍德 Gary Lockwood
威廉姆·西尔维斯特 William Sylvester- j8 A$ c% x! a" G8 D2 ]: u
丹尼尔·里希特 Daniel Richter9 N9 {$ t) P3 _
雷纳德·洛塞特 Leonard Rossiter; p3 T3 y$ N) ?0 y4 f' i. q
罗伯特·比提 Robert Beatty
肖恩·沙利文 Sean Sullivan' c3 ^; F% [. L2 [
艾德·毕肖普 Ed Bishop2 Q4 _( }4 D m' e9 V, [' o
格伦·贝克 Glenn Beck2 D4 o5 e$ C! }( c4 g
艾伦·吉福德 Alan Gifford
安·吉利斯 Ann Gillis2 y. q; t' x9 @& Z* S9 s
◎简 介, l, c4 H5 b# p. d0 b! L
这部影片是库布里克花了四年时间制作的充满哲学命题的鸿篇巨制。一块大黑石树立在史前人类的面前,他们刚刚开始认识工具,进入到进化的里程碑。同样的黑石还在宇宙多处出现,它们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带着某种神秘的寓意。
现在的时间是2001年,为了寻找黑石的根源,人类开展一项木星登陆计划。飞船上有冬眠的三名宇航员,大卫船长(凯尔·杜拉 Keir Dullea饰)、富兰克飞行员(加里·洛克伍德 Gary Lockwood饰),还有一部叫“HAL9000”的高智能电脑。HAL在宇宙飞行过程中发生错乱,令到富兰克和三名冬眠人员相继丧命,剩下波曼和这台电脑作战。" N/ f2 W) y! m @
从死亡线上回来的大卫一气之下关掉主脑系统,HAL彻底失效。现在,茫茫宇宙中只剩大卫一人,向木星进发。穿越瑰异壮观的星门,大卫仿佛去到一个奇特的时空,那里有人类无尽的生死轮回和宇宙的终极知识……
◎一句话评论" w; G }' N* Z8 U+ c2 E
( k2 h; M6 [" B$ _& R
An epic drama of adventure and exploration
Man‘s colony on the Moon... a whole new generation has been born and is living there... a quarter-million miles from Earth.
The Ultimate Trip.: {+ e, }! q/ o0 A$ U
Still The Ultimate Trip. [2001 re-release]# P, Z& @& p7 h/ c) ]% F" T. O# W
the time is now. [2001 re-release]
《2001太空漫游》已经超越了科幻片的范畴。——《阿波罗导报》' n4 K: O7 W4 X) B) G+ f
即使在30多年后的今天,本片依然保持着华丽的艺术成就。——《华盛顿邮报》
影片通过画面和音乐打造效果,它是深邃的,虽然不能迎合我们,却可以激励我们。——《芝加哥太阳时报》
% z) B7 L! ^$ g7 [; \# Y0 |& l, y
◎花 絮* i6 ]4 p" e2 z, l1 S7 q, _
奈杰尔·达文波特(Nigel Davenport)和马丁·鲍尔萨姆(Martin Balsam)都曾为片中电脑哈尔配音。当时达文波特已经赶到片场,在镜头外念出哈尔的台词,但导演库布里克认为达文波特的英语口音不佳,几周后便解雇了他。一位助理导演曾想兼任此职,但伦敦口音过重。后来,鲍尔萨姆在纽约录制了哈尔的对白,但库布里克仍不满意,最终,道格拉斯·瑞恩(Douglas Rain)在影片后期制作期间重新录制了哈尔的所有台词。" _" l$ R: d6 _7 g" y3 L) M; {
在片中为任务控制配音的弗兰克·米勒是一名真正的美国空军指挥控制中心军官。
在库布里克最初接触科幻作家亚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时,克拉克曾建议改编自己于1948年完成的短篇小说《哨兵》,最终,影片中只有在月球上的桥段是源自这部小说。
库布里克最初计划请亚力克斯·诺斯(Alex North)负责为本片配乐。但在影片拍摄期间,为了培养表演情绪,库布里克在片场放起了古典音乐,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即,库布里克决定将古典音乐作为影片配乐。
为了加快影片情节发展的节奏,在纽约首映之后,库布里克剪掉了19分钟画面。
在片头场景中,除了两只小猩猩之外,所有的猿都是由演员扮演。
虽然影片上映时是宽银幕立体电影,但影片并非是由三部摄影机摄制而成,而是用一台装有70毫米胶片和变形镜头的摄影机拍摄完成的。
为了拍摄月球表面的场景,库布里克使用了数吨沙子,这些沙子都经过清洗和染色。
当时美国人工智能的领军人物马文·明斯克(Marvin Minsky)曾任本片顾问,在片场时差点被坠落的扳手砸死。0 I2 a- n1 C; r* A
片中电脑哈尔在关机时唱的歌出自IBM7094,当时是1961年,是第一首由电脑唱出的歌。" U4 t% c2 O9 O! q
在小说中,电脑哈尔的年龄只有4岁,在片中却有9岁。. V) o& Z) H/ `* ]
洛克·赫德森在看过本片首映后,走出门口说道:“谁愿意告诉我这部电影是关于什么的?”& v4 Z% O3 O' T8 \) u
编剧亚瑟·C·克拉克曾说道:“如果你能理解2001的全部,那我们就失败了,我们要提出的问题超出我们的想象。”7 p* c3 |9 t+ l3 d/ I
在将影片卖给英国电视台时,库布里克要求影片以“信箱”格式播放,即在画面的上下方都有黑色区域。但BBC电视台抱怨说在外太空的画面中黑色区域容易与画面混淆,在首次播出时,电视台在黑色区域中添加了假星星,库布里克得知后强烈反对,于是电视台再没敢继续。3 l! F9 ~. v7 o9 f$ t' ~
库布里克的女儿在片中扮演了弗洛伊德博士的女儿。2 J( c. b! O% h2 c4 s( I+ L& ?
影片名片中出现“2001”是因为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1999年,亚瑟·C·克拉克曾召开新闻发布会,他称自己因太多人认为2000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而感到不安和沮丧。
剧本的最初版本只用了58天便创造完成。
片中大概有88分钟没有对白。1 K& i( |' J& q2 C* U3 z
在《娱乐周刊》评选的“影史百部佳片”榜单中,本片名列第26位。
为了纪念小说和本片,美国航天航空管理局将一颗火星命名为“2001火星漫游”。
在影片刚刚开始的一段镜头中,地上死去的斑马是在一匹死马身上画上斑纹伪造成的。
为了让电脑哈尔说话的语调悠闲舒缓,给它配音的道格拉斯·瑞恩在录音棚中也彻底放松,将光着的双脚放在了枕头上。. ^' X$ q& D( q: \, |* V7 _+ D
全片只有205个镜头是特效镜头。
2001年,当苹果开发自己的MP3播放器时,聘请了一位独立文案创意人Vinnie Chieco为它起名字。当时乔布斯是这样解释自己心中产品策略的:Mac将作为其它产品的中心基站。Vinnie Chieco由此想到了斯坦利库布里克科幻巨片《2001太空漫游》中的一句台词:“Open the pod bay door,Hal`.片中的发现一号太空船相当于一个母舰,可以放出名为“EVA Pod”的小飞船,与Mac和MP3播放器之间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他们将“Pod`的名字拿过来,加上I和IMac形成呼应,IPod就此诞生了。! Y0 q& x, B/ `
$ _" }# `! a2 U- c) G1 d \
◎幕后制作
从猿人到太空人,本片无所不包,它像是一座金字塔,宏伟、神秘,甚至乏味,它违反了电影学院奉为圭臬的几乎所有神圣原理,传统的剧情、人物、台词等要素在这里变得无足轻重,而特效、画面和音乐占了主导地位。2001年已经过去,星际间的旅行、太空中的旅店、嫉妒而杀人的电脑均未变成现实。但它作为一个寓言,一种有关人的进化、人性及宇宙的沉思和遐想,依然震撼人心。影片以三四百万年前非洲荒原上一群猩猩开场,配画面的音乐是理查·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首取材自哲学家尼采的交响诗。库布里克用大量视觉和听觉形象,暗示着人类的演变。影片从宗教角度也自成体系,由人类的起源、堕落和赎罪等部分组成,而外星人(通过黑石)扮演着上帝的角色。影片的人物不多,缺乏鲜明特征,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一个没有形体、只有固定拍摄“眼”的机器人哈尔,一个完全用声音来塑造的角色,不仅是本片中最“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一些专家认为它也是所有库布里克作品人物中最出彩的。1984年推出的续集《2010》并非库布里克所拍,但仍改编自亚瑟·克拉克的原作。它相当程度上解释了《2001》中的剧情,作为解密性质的作品颇有价值。( O" D4 m" j( Z% G
太空史诗的酝酿过程
在完成《奇爱博士》之后,斯坦利·库布里克对外太空生命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决定拍摄一部意味深长的科幻片。在哥伦比亚公司职员罗杰·卡拉斯(Roger Caras)的建议下,库布里克找到亚瑟·克拉克联手创作剧本。尽管库布里克认为克拉克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但他庆幸找对了合作伙伴,后来克拉克与伊萨克·阿西莫夫和罗伯特·A·海因莱因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 I: W$ j" M$ Y" G9 `
在酝酿初期,库布里克和克拉克将本片戏称为“太阳系开拓史”(How the Solar System Was Won),与1962年史诗片《西部开拓史》的片名如出一辙,而且打算和该片一样也分章节拍摄。经过反复斟酌,克拉克决定改编自己在195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哨兵》(The Sentinel),以此作为影片故事的起点。另外,库布里克和克拉克曾想先完成不受剧本局限的小说,然后再加以改编,不过在实际运作中,剧本需要与小说同步完成,最终,小说在影片上映后不久出版,而作者署名只有亚瑟·克拉克。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曾在其著作《宇宙的联系》(The Cosmic Connection)中忆起库布里克和克拉克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最好的描绘外星人,库布里克出于方便起见希望由演员扮演外星人,可萨根认为外星人与地球人毫无相似之处,如果打造出类人外星人,那么影片的基本要素就已经失实了,他建议影片在情节中暗示出地外文明,而不是去清晰描绘。萨根后来出席了首映式,他非常欣喜的看到自己对影片有所帮助,他说有很多苏联科学家都认为《2001太空漫游》是他们看过最棒的美国片。+ i+ l1 G. Q! Q
1965年2月22日,米高梅公司宣称正在筹备库布里克的科幻新片,片名暂定为“Journey Beyond the Stars”。后来接受采访时,库布里克将影片比作一次“太空漫游”。4月,影片正式定名为“2001太空漫游”。克拉克一直保留着创作期间的日记,1972年,克拉克出版了《The Lost Worlds of 2001》一书,书中讲述了《2001太空漫游》的幕后故事,其中就摘录了他当时的日记。克拉克在日记中透露,在1965年初敲定影片投资方时,他和库布里克仍没确定鲍曼在穿越“星际之门”之后的故事情节。按照最初的情节设计,太空船的宇航员们将全部幸存下来,1965年10月3日,库布里克和克拉克决定让鲍曼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并回归至婴儿期。另外,电脑哈尔的原名为“雅典娜”,具有女性声音和面貌。有传言称,哈尔名字“HAL”中每个字母都在IBM之前是一种刻意设计,但克拉克坦言HAL其实是“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或“Heuristic ALgorithmic computer”的缩写。9 b8 O- I* z' t# R
独具匠心的影像奇观
影片于1965年12月29日在英国谢伯顿制片厂开拍,制片方之所以会选择那里,是因为该制片厂可以容纳和拍摄月球上第谷环形山的挖掘场景(尺寸为60‘x 120’x 60‘)。从1966年开始,剧组转道位于博海姆伍德的米高梅英国制片厂,以便拍摄大规模的特效场景。 [' X2 v L+ q% O6 ^
制片方本打算像《西部开拓史》一样用三个银幕宽度的新艺拉玛系统拍摄本片,但摄影效果总监道格拉斯·特鲁姆布认为影片画面会因此变形,于是改用Super Panavision 70摄影机拍摄。库布里克于1968年3月开始剪辑,影片最初的拍摄预算为600万美元,但最终超支450万,而且拍摄周期也延误了16个月。- r/ K; o7 {; ^: c: q, _- Q# j
由于影片摄影指导杰弗里·安斯沃思不愿使用复杂的洗印特效,所以片中所有特效画面全部在摄影机前拍摄完成。因为当时广泛采用的静态背景幕和背投影的动态画面无法打造出库布里克想要的真实效果,所以本片开创了前投影视觉特效技术,片中人猿学用工具场景中的非洲背景和大量太空船场景都是这种特效技术的杰作。在本片问世后,这项技术开始普遍应用,直到90年代才逐渐被绿屏系统取代。
前投影技术需要使用一部单独的投影机,并在摄影机前方45度放置一面单面镜,与摄影机呈90度角的投影机将背景画面投向单面镜,单面镜再将影像反射给演员和由回射反射材料制成的背景幕,摄影机于是将演员和背景幕上的影像一并纳入镜中,在这过程中,演员不会受到影响,因为镜面反射的光线很弱,远远暗于现场光线,而与此同时,高反射率背景幕上的画面又能清晰显现在摄影机中。% S W5 v U- g+ q: h2 U
为拍摄出辽阔的非洲画面,影片剧组需要高达40英尺的背景幕,这种尺寸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如此巨大的背景幕当然需要规格最大的投影机,可当时现有的大型投影机投放在背景幕上的画面颗粒感过重,于是剧组和米高梅的特效总监汤姆·霍华德(Tom Howard)联手设计出一款使用8 x10英寸投影片和最大水冷弧光灯的投影机。4 f" i e3 D" E, i
片中太空之旅的画面也都在摄影机前拍摄完成,“发现一号”太空船模型沿着一条轨道移动,并与摄影机相连,在拍摄第一遍时,模型处在黑暗之中以掩盖星空,之后模型和胶片都回到起点,在有光线的条件下拍摄第二遍,第三遍时,动态影像被投射在模型窗口上,从而显现出飞船内部画面。
飞船内部有一台用于产生人工重力的巨型离心机,这台机器足有30吨重,由Vickers-Armstrong Engineering Group建造,耗资高达75万美元。在以往的科幻片中,太空中的漂浮效果和飞船内的失重效果是最让剧组技师头疼的难题,不过本片剧组灵机一动,想到把演员悬吊在天花板上,将摄影机置于宇航员脚下垂直仰拍,这样既可以隐藏吊线,又能打造出非常真实可信的漂浮场景。
意味深长的科幻经典
本片于1968年4月2日在华盛顿的上城剧院(Uptown Theater)首映,在4月6日广泛上映之前,库布里克又删减掉了19分钟画面。影片最初上映时采用了6声道磁性立体声和70mm格式,图像高宽比为2.21:1。影评人对这部影史经典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有人盛赞它是科幻片的里程碑和终极作品,有人抱怨它沉闷乏味令人昏昏欲睡。本片曾荣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三项提名并赢得最佳视觉特效奖。在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电影百年百部佳片”榜单中,本片名列第22位。; }# X3 L- Q& M9 X: r/ }! g
《2001太空漫游》上映后,很多专业影评人、业余作家和科幻片影迷都在努力分析和阐释影片的含义和意图。库布里克拒绝解释影片故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鼓励观众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他在1968年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时说:“你可以自由的思考影片的哲学含义和寓意,这种思索足以说明影片能在较深层面成功抓住观众,但我不想作出注解,因为这样会让观众变得被动,从而失去自己的主见。”! j, A- @9 W) G
由于库布里克聘请了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I·奥德威(Frederick I.Ordway)任技术顾问,所以与其他科幻片相比,《2001太空漫游》格外真实,如寂静无声的太空、太空和飞船中的微重力状态、转轮内外的人工重力和失重场景等等。米高梅曾如此宣传本片:“《2001太空漫游》中的一切都将会在今后30年中成为现实。”尽管制片方有些夸大其词,而且影片不乏疏失之处,但其中的很多预言终究得以应验,如电脑的大量普及、平板显示器、运用航天科技制造的玻璃座舱、声控电脑、电话号码位数增多、电脑在人机对抗棋局中成功打败人类等等。- C% O0 W) {* z4 C% v7 F! u \6 w
影片拍于1968年,当时一经上映就大获成功,成为科幻电影史,乃至整个电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米高梅公司为本片共投资一千零五十万美圆,虽然只有一千万,可事实上这笔制作费在当时是惊人的。但即使耗资如此巨大,电影还是赢利不少,取得了两千一百万的票房收入。库布里克第二年凭着这部影片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剧本、最佳艺术指导的提名,和最佳视觉效果的奖项。
影片前后分四个部分,故事则围绕一块来历不明的神秘黑石展开,时间从远古跨越到未来。但情节比较晦涩和沉闷,描述了一台原为人类服务的飞船中央电脑HAL(一个巧合:H,A,L的后一个字母分别是I,B,M)如何在太空反而将人类置于了死地。虽然经过宇航员的努力,最后人类战胜了电脑,但影片还是给人类敲响了警钟,预示了科技的极度发展有一天会反过来危及到人类。9 o+ ^: i0 e0 \/ F# B7 k
故事的构思基于阿瑟?克拉克的1948年的短篇小说《哨兵》,库布里克曾说能把克拉克一切写于纸上的东西搬上银幕。事实上他确实作到了,以当时的电影技术拍出这样一部科幻巨作实在不易。要知道,当时是六十年代,电脑还只是些笨重的浑身是灯的庞然大物,至于电脑特技则更只是一个科幻。
当库布里克和克拉克把剧情及大致框架定下来之后,如何用当时的技术去实现剧本的要求就是首要的问题了。作为准备工作,库布里克在开拍前观摩了大量的科幻和包含特效制作的电影。他希望从中能够吸取一些灵感和经验。其中一部名为《宇宙》的1960年的短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影片在三维模型与二维画面合成上有创造性的突破。于是库布里克找到了这部影片的画面特效导演华利?简特曼,咨询这些特效的制作原理并希望为《宇宙》工作的三位特效人员都加入他的新片,最后说服了简特曼成为了《2001》的特效导演。) Y% X: c4 l% h
作为一名老资格的工作者,简特曼花费了数周的时间去努力建立一个可靠的用作各种效果制作的基地。他说:“从一开始,我就试图向库布里克说明为我们的特效装置建立一个无尘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光学的加工处理必须设置在无尘的环境下,否则的话,任何一个小小的灰尘都会成为影片画面中一颗不想要的星星。我们必须保持每一样道具尽可能的干净。如果在我们拍摄某个需要高光的场景时现场有浮尘在空中的话,最终将会在影片中看到四处飘漫了杂乱的亮点。”虽然库布里克起初认为这样做会导致拍摄周期的延长,但恰好米高梅公司由于资金情况不景气而关闭了一个实验室,非常符合简特曼的要求,于是库布里克还是同意让制作组搬进了那里。
当一切都安置下来后,制作者们就开始着手设计各种特效拍摄方案。虽然库布里克也提出了很多建议,但事实证明它们一点都不可行。简特曼说:“我们做了很多试验,事实上我不得不为库布里克作很多明知不会达到效果的实验。他总是说:‘是啊,你知道它不会起作用因为你以前尝试过。但我必须自己看到这个结果即便它不会成功。’”
太空旅行是本片拍摄的一个难点之一,首先制作者们需要模拟出太空舱中无重力的效果。在一个场景中,太空船的空姐脚穿尼龙粘刺底的鞋子在失重的环境下行走,为旅客送餐(见85页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她走上环形走道,然后沿着走道行走至倒转180度,完全不受重力的影响。实际的情况是,当女演员走进这个环形走道的时候,整个拍摄布景开始缓缓顺时针旋转,而摄影机则固定在布景上以保持相对静止,也就是说整个布景和摄影机倒转了180度,而不是我们的演员。这个原理和我们坐在停着的火车上看窗外的另一辆火车向后退却感觉自己在开一样,相对的运动造成的错觉。同样的拍摄方法还应用于发现号的中央控制室,但搭建这个活动的布景花费了制作组六个月的时间和八分之一的预算资金。
另一个挑战是建造影片中的飞船模型,这是一项工程巨大的工作,所以基本上都交给了外面的专业公司去完成。
第一个要做的模型是月球巴士(类似于盒子的飞行器),影片中它载着乘客穿过月球平原飞向目的地。模型由玻璃纤维制成,大概有两英尺长。但是为了表现更多的细节,制作者们又往上粘贴了很多塑料的元件,甚至是乒乓球和栅栏碎片。用他们的话来说各种各样的垃圾,能用的都上了。
下一个模型是直径两英尺的白羊座号登陆舱。相对于上面的月球巴士来说难度大多了,因为这个登陆舱有一些可以活动的部件,比如自动展开的登陆支架,为此他们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然而相对于随即而来的空间站来说,这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巨大的空间站,外观呈环状,并且缓缓自转。制作者们做了一个八英尺的模型,原材料中有玻璃纤维、铜甚至钢。做的非常细致,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影片中深刻的体会到。你会发现在环形的船体上,还有无数的窗口透出内部的灯光。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他们在模型内部放置了很多电灯,以至于不得不做了些散热口和冷却管以防止模型温度过高而融化。6 h, q) A; I$ V
最后要做的也是最让人头大的模型——发现号,这艘庞大的飞船在影片后半部中带着宇航员飞向木星。光是设计图纸就已经让人到了抓狂的地步,可见其复杂的程度绝非一般。最后的模型尺寸达到了五十四英尺,他们甚至组织两三队人马专门负责对模型表面进行细节加工,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刚刚上手的学员。而另一个十五英尺的稍小的发现号模型也被同时制作出来,目的是为了满足长镜头的需要。因为如果要想为这个巨大的飞船模型拍个全景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做一个尺寸小一点儿的模型。$ I& }% |) p" E1 z9 j
除了这些太空的场景之外,影片开场的原始人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原始人还带着猿的特征,拍摄要求很高的化妆技巧。这在当时没有什么先例,虽然最后的效果看起来不是很完美,远不能和今天的《人猿星球》相比,但于那时的技术而言确实非常的不容易。起先按照库布里克的想法,这些原始人应当类似于一万年前分布在欧洲和亚洲的尼安德特人。但是问题在于尼安德特人身上虽然仍有体毛,但已经非常稀疏,如果要演员裸体出镜显然非常的尴尬。所以最后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原始人更像猿而不是人,浑身覆盖着密密的毛发。但即便这样,这些毛发的制作也还让制作者大伤了一番脑筋。最后,化妆师弗里邦设计了一套用羊毛制成的内衣,即柔软又贴身。然后要做的就是将毛发像做假发那样一根根扎上去。当然设计方案出来后,大批量的工作就交由别人来做了。他为每一个扮演原始人的演员都定做了内衣,然后请来了专门做假发的老手。但是当他们得知要做的工作的时候,都感觉这个主意实在太疯狂并大呼不可能,于是弗里邦告诉他们他自己已经这样做了一件,这让他们惊讶不已。多年之后,弗里邦为电影《星球大战》设计了经典角色猿人邱巴克的造型,完全得益于在此片中积累的经验。
作为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影片之一,这139分钟里被称道和模仿的经典场景比比皆是,离不开库布里克的独具匠心,也离不开那些充满工作热情的电影制作者。如果说在技术尚不成熟的60年代库布里克能拍出这样在今天看起来仍很完美的电影,那么我们应该说今天的技术发展更为电影工作者们开拓了广大的创作空间。
◎穿帮镜头7 c' B4 |, S7 P) G( _
当宇航员进行首次舱外活动时,可以清晰发现悬吊演员绳索的阴影。* W, g* M5 i% V( H
在月球上的场景中,宇航员的头盔映出了拿着手持摄影机的库布里克。
当从分离舱重新回到飞船时,波曼深吸了一口气,这个动作是不合常理的,在进入真空的空间前,应该深呼气,否则肺部可能爆炸。
◎获奖情况- j6 R8 Z' X7 ~ I# e& ~
- M! g& `4 G4 t- e
第41届奥斯卡金像奖 (1969)+ j# \, x" {3 d
最佳导演(提名) 斯坦利·库布里克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亚瑟·克拉克 / 斯坦利·库布里克
最佳视觉效果 斯坦利·库布里克* C) f6 j$ w4 G" O% D
最佳美术指导(提名) Anthony Masters / Harry Lange' v/ f# u; p% h+ N5 t$ b5 h
- Disc Title: 2001 A Space Odyssey
- Disc Size: 37,452,382,292 bytes. Q3 I/ q! m3 B2 O
- Protection: AACS$ V0 k% J8 U" ]" l) m$ _/ F
- BD-Java: No7 a8 H r8 ]' c' x8 \8 J- A
- Playlist: 00000.MPLS
- Size: 25,137,451,520 bytes
- Length: 2:28:51.672
- Total Bitrate: 22.34 Mbps
- Video: VC-1 Video / 14214 kbps / 1080p / 23.976 fps / 16:9 / Advanced Profile 3- {6 b: E- d% g3 _: \$ _
- Audio: English / Dolby Digital Audio / 5.1 / 48 kHz / 448 kbps / DN -4dB+ {( J3 S1 I/ [% Q
- Audio: English / LPCM Audio / 5.1 / 48 kHz / 4608 kbps / 16-bit
- Audio: French / Dolby Digital Audio / 5.1 / 48 kHz / 448 kbps / DN -4dB
- Audio: Spanish / Dolby Digital Audio / 5.1 / 48 kHz / 448 kbps / DN -4dB7 o K4 U6 n3 c9 Z
- Audio: German / Dolby Digital Audio / 5.1 / 48 kHz / 448 kbps / DN -4dB
- Audio: Italian / Dolby Digital Audio / 5.1 / 48 kHz / 448 kbps / DN -4dB( ~1 t- i3 U. ^% {* [
- Audio: Spanish / Dolby Digital Audio / 5.1 / 48 kHz / 448 kbps / DN -4dB
- Audio: English / Dolby Digital Audio / 2.0 / 48 kHz / 192 kbps / DN -4dB / Dolby Surround# B0 C( U3 O. S# R% `
- Subtitle: English / 11.207 kbps
- Subtitle: English / 11.735 kbps
- Subtitle: French / 9.521 kbps
- Subtitle: German / 12.076 kbps
- Subtitle: German / 12.934 kbps
- Subtitle: Italian / 11.184 kbps
- Subtitle: Italian / 12.012 kbps- |3 D" h3 o: W$ Y( q
- Subtitle: Spanish / 10.459 kbps H, ]4 f z& m% X. ?! N
- Subtitle: Dutch / 7.914 kbps
- Subtitle: Chinese / 9.988 kbps
- Subtitle: Danish / 7.671 kbps
- Subtitle: Finnish / 7.638 kbps8 L5 q: o4 s6 ~3 v% B/ B
- Subtitle: Korean / 8.196 kbps0 a$ {3 h7 ~7 M! t" v4 g4 S/ p- Y
- Subtitle: Norwegian / 7.765 kbps
- Subtitle: Portuguese / 10.684 kbps1 r* s j/ B2 Z
- Subtitle: Portuguese / 11.544 kbps
- Subtitle: Spanish / 10.034 kbps9 A; f. p5 x/ k/ F- u
- Subtitle: Swedish / 6.950 kbps- d b4 S8 t& S$ N$ ^
- Subtitle: Chinese / 15.063 kbps
[color=rgb(51, 102, 153) !important]复制代码
8 _# _) V3 N" _; x" S
j G: P' g" \
2 n! @4 b$ M" ^6 T. K3 @, }
0 g1 v0 N5 k- i: ]
|
|